期刊封面

工业资产如何变负为正--河北唐山市保护利用工业(3)
图为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外景。(资料图片)
作为我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,唐山有着与生俱来的创新、开放基因。发扬工业文化精神,对于提升工业软实力、厚植城市创新开放的鲜明特质具有重要意义。
今年7月,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迎来了140岁生日。140年前,唐山机车厂(今中车唐山公司前身)工人根据英籍工程师的图纸,装配出第一台蒸汽机车。140年后,“和谐号”“复兴号”系列动车组陆续从唐山驶出,一批代表着行业最先进技术水平的轨道交通产品陆续下线,奔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。
回望过去,这家企业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中车唐山公司“国际焊接教师”孙斌斌回忆,上世纪90年代末,公司还停留在“等靠要”的计划经济思维,业务还是以机车客车维修为主,新造客车市场份额很小。
创新和开放的“老本儿”不能丢!孙斌斌至今清晰记得公司“走出去”的关键年份--2005年,中车唐山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署了CRH3动车组合作协议,派出580多名员工远赴德国学习先进技术。此后,通过引进、消化、吸收、再创新,企业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体系,研制了一代又一代领先于国内外同时代的机车车辆,填补了轨道交通工业诸多空白。
从最初坐等国内订单,到主动闯荡国际市场,如今,中车唐山公司的产品已遍布20多个国家,在世界跑出了“速度”。从100多年前的“师夷长技”到如今“制造”走向世界,创新与开放的工业精神贯穿始终。以中车唐山公司等企业为代表,唐山对外经济合作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,已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开滦集团是唐山的另一家百年老企,堪称煤炭工业的“活化石”。在唐山市路南区,有着143年历史的最早机械采煤矿井--唐山矿1号井依然挺立,诉说着这家企业的跌宕起伏。然而,作为传统的煤炭开采企业,资源枯竭是难逃的宿命。2016年至2020年,开滦集团累计压减产能达2016万吨。
面临如此形势,这座老企业活力不减。走进河北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的开滦京唐港化工园区,在开滦中浩化工有限公司里,聚甲醛分厂党支部书记李宁手捧着一把聚甲醛颗粒告诉,“你看它形似雪白的大米,其实它的原料是乌黑的煤炭,聚甲醛又被称为塑料中的金属,被广泛应用在汽车、航天、精密仪器制造等多个领域”。
循着中浩公司长达3公里的管廊“溯游而上”,来到上游企业开滦中润公司。中润公司生产焦炭的副产品精苯和甲醇,正是下游中浩公司生产己二酸和聚甲醛的原料。构建起循环经济产业链,不仅实现了煤化工副产品的“吃干榨净”,还让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明显提升。“今年一季度,甲醇的市场价格是每吨2000元,而聚甲醛则达到每吨11500元,价格增加了近五倍。”李宁说。
由黑到白,从煤炭到焦化产品再到化工新材料,这是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,也是唐山市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。
经过多年产业结构调整,唐山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8.7∶56.5∶34.8调整为2020年的8.2∶53.2∶38.6,产业结构更趋优化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,至2020年总数达1255家,较“十二五”末增长了7倍。
文化承载着城市精神,城市精神也可以赋能未来发展。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推动和新一轮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,唐山再次诠释了创新、开放的工业文化,又一次站在工业转型升级的前沿,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点评:深挖工业文化矿藏
陈发明
从近代工业算起,工业化在我国已有100多年历史,随着技术、设备、理念、消费需求等各种要素的不断革新,工业文明的发展给我国各地留下了丰富遗产。从广义角度看,工业遗产既包括工业遗址、工业文物,也包括工业创伤。当然,还有工业非物质文化遗产--工业精神。
盘活工业遗产,首先要保护好、利用好各类遗址和文物。这类资源是工业遗产的亮点,也是目前已成体系、见到效果的工业文化保护领域。2018年以来,我国先后公布了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,第五批申报认定工作也正在进行中。这一国字号“身份证”有利于对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,也让各地在探索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方面有了政策动力。
盘活工业遗产,必须重视工业发展过程中遗留的“负资产”。近年来,不少工矿城市已经意识到工业创伤修复的紧迫性,投入大量财力、物力进行生态修复。唐山的实践证明,对“负资产”进行及时、科学的修复,“工业疮疤”也能成为新的城市资源和生态名片。
文章来源:《工业安全与环保》 网址: http://www.gyaqyhb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808/457.html